跳至正文

冰球打架

冰球比赛中为什么允许打架, 而裁判不制止?

明日,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将正式开赛,共产生两枚金牌:男子冰球和女子冰球。 冰球赛场,伴随着强烈的身体对抗、向来十分刺激、快节奏,极具观赏性。 在冰球比赛中,甚至还能“合法打架”,这也成了冰球比赛的一大看点。 不过,在冬奥赛场上,打架是不被允许的,只有少数商业联赛允许选手们在场上“合法打架”。 冰球虽然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但容易导致意外受伤,这样对球星来说风险太大了。

冰球打架

重要的一点是:被允许斗殴的球员绝不能拿着球杆,用脚上锋利的冰刀相互攻击。 按照冰球联赛的规则,双方必须脱下护具,只被允许用拳头解决问题,并且打架只能一挑一,打群架就别妄想了。 而裁判此时也会兼职下“拳击”裁判,而不是冰球裁判。 冰球比赛允许双方队员有身体接触,允许进行合理的冲撞,但合理冲撞不等于打架。 国际冰球联合会旗下的各级别世锦赛、奥运会比赛,都明文规定赛场上不允许打架发生,中国冰球协会旗下的联赛及其它国内赛事也作出相同规定。 “执行者”有时挑起冲突是为了增强本方的气势和建立心里优势。

冰球打架

这样一来,可以吸引眼球和注意力的暴力打架,作用就不大了。 本节目由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未经许可不得转发。 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在法国夏蒙尼举行,加拿大队再次以绝对的优势战胜所有欧洲队,赢得了冬奥会冰球比赛的第1枚金牌。

150公里/小时 在冰球比赛中,小小的冰球被运动员推来射去,快的时候速度能达到150公里/小时,高高的亚克力板能有效地将冰球拦住,以免伤害无辜。 于:球员允许用手,但不能是“接住”或“握住”。 用手的情况通常是球员用以辅助停球或保护自己,只是拍一下或挡一下,不允许用手移动球。 如果攻方队员由本队半场将球直接打过对方球门线形成“死球”,裁判员要鸣笛停止比赛,把球放到攻方的守区争球点,双方重新争球,开始比赛。 2月17日,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女子冰球金牌赛中,加拿大队以3比2战胜美国队,夺得冠军。 比如:2017年的冰球比赛中,中国龙之队对战韩国大明虎鲸,在比赛时中韩两队爆发大面积冲突,但在此过程中,裁判并未过多干预。

冰球打架

所以,当你在看冰球比赛时,看到两个人扔掉球杆,摘掉手套后就要知道,这是要打架了。 打完之后,裁判会对双方都进行处罚,关小黑屋——两个人都会被关,无论打架是谁先谁后、谁赢谁。 冰球之所以会有这个规则,其实是因为早年联赛需要商业化,商业化需要一些噱头。 不过,在冬奥会的冰球规则里,打架实际上是并不被允许的。

冰球打架

首先要想在冰球场上和对手打上一架,必须要提前“约架”,一般打之前双方队员还会很斯文的互相示意,然后扔掉手套和球杆准备开战。 只有双方队员进行肢体和眼神上的交流,达成了“可以打架”的共识,裁判看出双方准备动手,开始后退,为双方腾出空间后,双方才能开打,此时裁判在一旁兼职“拳击”裁判。 自从 赛季停摆引入工资帽之后,狼多肉少成为常态,大多数球队已经没有足够的预算签下专职的打手,球员的钱包也紧巴巴的,打架事件自然就少了。 另外还有一种顺其自然的观点,认为斗殴是冰球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的改变需要时间,不能试图改变规则来掩盖这种现象,最好让斗殴趋势自然消失。

冰球比赛每队最多允许报名20名队员和2名守门员,全队总人数22人。 冰球赛场,向来“荷尔蒙”十足,在快节奏和强身体对抗之下,有着很强的观赏性,甚至在冰球比赛中,还能“合法打架”,这也成了冰球比赛的一大看点。 冰球是一种于无氧和有氧之间的运动,非常耗体力。 比赛进行中可随时换人,场上除了守门员,其他五名运动员大概30-45秒就会进行一次轮换。 这也就是为什么球队会具备20个运动员,分成四组进行轮换。 此外,不管多少人参与打架,必须一对一,保证公平。

虽说职业联赛允许打架,但是在我个人经验中,这种行为变得越来越稀有了。 也许是因为职业联盟变得越来越文明了,也许是因为球员们更重视比赛的结果和自身的安全问题了。 总之,在今天的职业联盟里,打架几乎是不存在的一种行为。 我去年在欧洲的顶级联盟出场了60场常规赛和5场季后赛,其中,没有出现一次真正的打架的状况。 北美冰球职业联赛允许打架是出于商业考虑,有他们的特殊性,而且他们打完架后至少也要接受5分钟的大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