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比赛中犯规、打架会怎么样? 趣看冬奥
斗殴最严重的一个阶段是1987年到1988年赛季,在这个赛季中,平均每场冰球比赛都有1.3次斗殴行为出现,甚至还打出过人命。 因为这次冬奥,NHL球员的新冠检测阳性比例过高导致无法参赛,对加拿大队和美国队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利空消息。 中国男子冰球队今年和加拿大、美国和德国队分在一组,我们也可以看看,没有NHL球员的加拿大队和美国队的战力究竟怎么样。
找到一项适合长期发展的爱好并不容易,冰球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既然暴力换不来高关注,也不能促进商业化,自然也就不能出现在赛场中。 此外,如果在奥运会冰球赛场上斗武,那么遭到的处罚可不会轻。 冰球的加时赛也比较特殊,首轮加时为5分钟,每支球队各4人出场;其他轮次或铜牌争夺战加时赛则为10分钟,金牌争夺战为20分钟,均为5人出场。
这样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印证,2019年NHL场均只有0.19次斗殴,而史上最暴力的 赛季,场均1.31次。 执行者经常也是球队常规轮换阵容的一员,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参加与对手的肢体接触而非以冰球技术见长。 教练通常在对方球队派上“执行者”以后,或者试图阻止对方球员有过分的身体接触的情况下也会派上本方的“执行者”[19]。
不管场上球员打得多么不可开交,裁判永远袖手旁观,因为劝架过于危险。 在加拿大的一场冰球比赛中,一名司线员被球员脚上的冰刀割破颈部,导致失血休克。 当然,等打架结束后,裁判还是要出面维持秩序的,这个时候,观众已经过足了眼瘾,能安安稳稳地坐下来继续看比赛了。 由于冰上移动速度快、身体接触多,冰球运动员之间时常发生剧烈冲撞,由此产生的火药味比其他许多竞技体育项目更浓。 其实,裁判之所以不劝架,是由于劝架过于危险——去年12月31日,在加拿大一场冰球比赛中,一名司线员被一位队员脚上的冰刀割破颈部,血流不止,直接陷入昏迷。 另外,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裁判也有意识地默认了打架的发生。
被允许斗殴的球员绝不能拿着球杆进行攻击,或用冰鞋上锋利的冰刀相互攻击。 按照冰球联赛的规则,双方必须脱下护具,只能用拳头解决问题。 同时,冰球场上并不是所有架都可以打,只能单挑,不允许打群架。 尽管经常受到批评,但是斗殴本身往往吸引着球迷,甚至有人专门到比赛现场就是为了近距离的观看斗殴[7]。 那些支持在比赛中允许斗殴的人认为,斗殴本身避免了其他过激行为的发生,保护了队内的主力球员,并且让球队变的更加团结[3]。
著名导演英达的小儿子英如镝,在2007年4月曾随“虎仔队”夺得了同年龄段的冰球世锦赛冠军,英如镝还被NHL联赛的波士顿熊队相中。 于:争球是对阵双方获得球权的重要手段,在攻区争到球可直接射门得分,在守区争得球后,既可减少对方对球门的威胁,又可立即组织进攻。 《喀秋莎》描绘的是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思念情人,她的情人离开了家乡前往边疆保卫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和苏联发展了著名的“苏德大战”,这首歌在炮火声中突然火遍了全苏联,它激励着苏联的战士奋起与德军作战。 二战结束后,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苏联当局更是专门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
有的团队会有队员专门负责这样一个角色,因为打架之后会关禁闭,因此可以去找对方的top player,把他拉下水一起去关一段时间禁闭。 York:早在两三百年之前,世界上就发展出了不同的冰上球运动形式,比如荷兰有科尔芬,美国有欣尼,俄罗斯有冰上曲棍球,北欧还有叫班迪,中国有冰上蹴鞠。 在1855年左右,冬天的时候,加拿大一些地区的体育爱好者就会在冰封的湖面上拿着曲棍,脚上绑着冰刀,追打用木片做成的球,这是真正的冰球的发源。 对抗性强的体育竞技类项目能够培养意志力,激发生命活力。 所以家长让孩子参与冰球这个项目,其实是在创造一个以健康为导向的终身体育爱好者。
而随着规则的不断改动,比赛需求的更改,执行者的减少,近年来已经有报道称,冰球使用暴力的情况正在下降。 冰球是一项竞争激烈且十分刺激的运动,运动员的移动速度非常快,毕竟大家不是迈开双腿跑,而是在冰面上滑冰。 自从有冰球这项运动,这种格斗环节似乎就相应而生。